创业环境迥异,创造商业模式是个伪命题?
专栏:科技资讯
发布日期:2019-02-12
阅读量:4044
作者:小爱

没有过往经验和可行方法论的指导,资本会从风险较大的敞口,涌向那些被普遍视为相对安全的地方,而剩下的资本将会收缩,进入观望状态。于是创业者获得融资的难度大幅上升,创业失败率也会随之大幅提高。

资本寒冬由此形成。

创业环境迥异,创造商业模式是个伪命题?

有位著名基金大佬曾经这样描述他的硅谷之行——

在硅谷看100个项目,有30个以上的是有技术含量的项目;而在中国,100个项目中可能都找不到一个有技术含量的公司。

创业环境迥异,创造商业模式是个伪命题?

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创业环境与发达国家还存不小的差距,只不过前几十年我们并未深刻感知。是因为中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中国人口基数、人才资源和市场空间等优势弥补了与发达国家技术之间的差距,所以才会诞生一轮又一轮的创业热潮。

然而热度褪去,人口红利消耗殆尽,经济进行下行周期,泡沫即将破裂,国内创业生态的病症也都显露出来。

一直以来,中国的创业者首先考虑的是如何拔高项目的估值,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美国有一家做“智能戒指”的公司,他们能让手在空中滑动的时候,像鼠标一样控制电脑,蕴含了“人机交互”的技术。按照国内市场的看法,这个项目不靠谱。智能戒指的电能不够,精度也不够高。更重要的是,国内创业者不知道它的市场空间在哪里,更不知道怎么卖这个产品,怎么赚钱。

创业环境迥异,创造商业模式是个伪命题?

这样的创业案例在国外很多,国外创业者更多是觉得有趣、好奇,抱着自己的项目能够研发成功的目的,最后能被谷歌、苹果这些大公司收购就心满意足,根本不去考虑什么卖点和商业模式。

而中国的创业氛围截然不同。中国创业者不谈产品的问题,用户体验的改变,而是刚刚完成天使融资,就规划好什么时候完成几轮融资,什么时候IPO。

中国创业公司会把卖掉公司当成失败,更希望自己独立持久地活下去。因为出发点的不同,中国创业公司的压力会更大,因为成功的定义或者退出的方式就只有一种——IPO。

发达国家的创业公司,除了老板外大多数员工都来自顶尖的公司;而国内创业公司相反,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创业公司里的老板很厉害,但是招不到顶尖的员工。

中国公司最顶尖的员工,要么进入大公司,要么自己创业,不甘心为了一件好奇的事情做底层骨干。所以在中国的小型创业公司里面,很容易出现的情况是合伙人以下,能力水平匀速下滑。

作为创业生态的重要一环,发达国家大公司更愿意去收购小型创业公司。中国大公司则常与小型创业公司去斗争、去抗衡。

创业环境迥异,创造商业模式是个伪命题?

中国大公司当然也在做一些并购,但是中国整体并购氛围还不够。其收购的动力会弱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想做收购的时候,一个小公司即便证明模式成功,老板也不错,但是员工的水平相对大公司是不够的,收购之后反而拉低了平均水平。

在国外刚好相反,非但不会拉低平均水平,收购小公司还能提高公司的活力。所以大公司会更有动力去收购、去改变自己的基因。环环相扣,国外创业生态形成良性循环,而中国创业环境却散乱如沙。

从这个层面上讲,近几年中国的资本大量投入国际市场就说得通了。资本寒冬从来都是针对创业公司的,并不是资本市场没钱了,只是不给你钱罢了。中国的创业公司需要更多的考虑到,自身如何打破平行世界的藩篱,打通国际资本与模式,真正融入到全球的价值链当中。

未来几年,随着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投资界也必将重新洗牌。国际大品牌美元GP的重要性可能会逆势爬升,因为他们拥有在下行周期投资的成熟经验,敢于在危机面前把握机会。

最后,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对需要选择创业方向的创业者来说,最重要的永远都是那件事会让他做了就打鸡血,不做就睡不踏实,并且他做会比绝大多数人做更有成功的机会。这一点不会因为任何事情的改变而改变。

上一页:有多少人,被它陪伴了20年
下一页:支付宝在国外很火,微信却不行,这是为什么?如今可算是明白了!
说点什么
发表
最新评论
    本文由爱用建站平台用户上传并发布,爱用建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爱用建站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有涉嫌抄袭的内容,请通过 反馈中心 进行举报。

    如有投稿需求,可点击立即投稿
    免费建站
    品牌营销
    免费小程序

    精彩资讯

    更多>>
    网站建设

    热点关注

    更多>>

    点击开启品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