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苦劣质文章久矣,“做号党”依然春风吹又生
专栏:科技资讯
发布日期:2019-01-24
阅读量:2759
百度又一次陷入舆论围剿,在朋友圈刷屏的控诉里,大家实在看不惯百家号里充斥眼球的劣质文章。 百度最新回应,“百家号将坚决打击内容作弊、低俗、违规做号等行为”。 “做号”这件事再次被搬上了台面,等待治理。毕竟,内容平台与做号者的关系,一度因流量共生,如今轻舟已过万重山,两者如果继续捆绑,只能共赴黄泉。 但是,治理做号党,依然有难度。 根据笔者亲身经历,2018年年初,笔者曾面试过一家权威媒体,这家媒体有一个部门专门用来做号,编辑一天要生产至少20篇稿件,稿件的来源都由机器抓取,然后编辑只需要修改标题以及段落、语句表达顺序,文章随后就会出现在某内容平台上。 做号党们已经形成产业链。他们炮制稿件的方式简单粗暴,先注册大量自媒体账号,每天通过内容搬运,从类似于贴吧、微博、微信、门户网站里扒300—500字的内容。 然后用自己的话顺一遍,贴3—5张图,取劲爆标题,统一发布。他们不在乎内容质量,只需要数量,唯一的要求就是文章标题。 老手完成这样一篇文章,时间不超过10分钟,据说有5分钟专门用来取标题,这样下来,每个人每天就能完成20篇的工作量。如果团队足够大,一天生产上千篇的稿件都不成问题。 这种类似于机器生产的方式,成为薅羊毛的有力武器。 在眼球经济时代,即使这些稿件质量不高,但多篇稿件积累下的流量也足以让做号党衣食无忧,甚至喊出月入5万不是梦。 笔者只是在百度上搜索“做号”,首页上就能看到做号攻略。 在这完整的产业链中,很多做号党自比PC互联网时期的站长,将“做号”当做创业项目运转。 诚然,以内容为主的网站,工作流程与自媒体账号大同小异。当年是购买域名,租用服务器,编辑文字和图片内容,定期更新,坐等网站广告和流量变现。 4年前,还有网友感慨,“创业这么热,为何站长消失了?” 当时有人说,时代变了。 自2016年开始,国内各大平台纷纷推出信息流产品,内容平台形成同质化竞争,新的一批“站长”随即出现,成为平台早期吸引流量的主要力量。 与此同时,这些内容平台也清楚,做号党泛滥,即使吸引流量,但不利于平台长远发展。 从2017年开始,各大信息流平台相继建立多重审核机制、上线原创保护,以及各项激励措施奖励头部创作者,全方位围剿做号党。 但做号者依然能顽强存活。 一方面,平台的激励措施集中在头部,对内容金字塔腰部以下的低劣内容,并无有效惩罚措施。做号党们即使受到平台遏制,在量产优势下依然得到可观收益,平台做不到彻底根除。 另一方面,《信息乌托邦》一书中曾提到“信息茧房”概念。大意是,公众对信息的需求都来源于主观兴趣,自然而然会将自己圈在“茧房”里。而做号者能从PC互联网时代存活到移动时代,究其实质,就是他们一直能提供满足部分用户隐秘诉求的内容。 因为有受众,做号党就很难消失。而内容平台开启的围剿战,前路依然漫长。 说点什么
发表
最新评论
|
点击开启品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