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的思考力哪去了?
专栏:科技资讯
发布日期:2018-10-29
阅读量:5127
1994年中国正是接入互联网,在经历互联网变化的几十年,我们接入互联网的载体丰富多样,智能设备数不胜数,最方便快捷的莫过于手机,我们每天刷着微博、微信以及各种平台,获取着各种各样的信息。而且很多人似乎形成一种习惯,不刷手机看这些信息心里就异常毛躁和不舒服,这些信息通常具备这样的特征: 大多往往是一些事实的集合逻辑较混乱,简化了推演过程,使内容简单化易于接受,多路径简化为单一路径,大多往往不够严谨和全面。 它们共同的名字:碎片化信息。 碎片化信息通过大量较为有趣新鲜内容,吸引我们的眼球,让我们付出很少的时间和精力,就感觉自己好像“又知道了好多新知识”的错觉中。但是这些碎片化信息往往只告诉你表面上的东西,背后的原理和大量理论知识却潜藏背后;就像一座冰山你只看到浮到水面的那一小块。又信息的单一与不系统,难以被有效吸取其中的知识内容,很容易被遗忘。所以我们自以为得到了很多知识信息,但其实我们得到的仅仅是一大堆信息垃圾。 长期接受碎片信息,造成了哪些危害呢?1.习惯了用孤立的点去看待问题,2.习惯了简单的思维,难以对事物进行更深入的剖析。3非黑即白,思考进入二元思维。 在这个信息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保持思考力呢? 培养逻辑 要具备深度思考能力,首先要懂得运用逻辑能力。 在整理碎片化信息之前,需要先花点时间,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把你的知识库梳理一遍,主要知识点可以理解为一棵树的树干,次要知识点就是分开生长的树枝。当我们接触到各种各样新的碎片信息时,先考虑怎样纳入自己知识体系。找到其对应自己的知识框架,将它们连系起来,并把它作为新的不同节点,来拓展你的思维网络。不知道的可以了解一下思维导图把知识点进行很好的串联。 除了对碎片化信息进行分类,弄明白它们的逻辑顺序也很重要。 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及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 学会联想 学会联想是保持深度思考能力的第二种方法。 联想“无关”的能力是一种建立结构的能力。很多碎片化信息看似毫无关系,实际都存在某种关联。我们平时要注意的就是把这些碎片化的信息,用思维粘贴起来。 我们都羡慕聪明人,其实聪明人的思考方式很简单:同样一个问题,他们会在思考这个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的基础之上,拔高一个层次去看待它,找到一根线条,并将它和远处的某个固有的“观念”联系在一起,从而开拓自己的思维。 回归到我们的日常阅读习惯中来:当你浏览各种各样的信息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可能会跟你的工作、业务有某种必然的联系呢?如果你有这样的意识,那么其实无论是刷微博、朋友圈还是读书,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认知。 敢于批判 保持深度思考能力的第三种方法就是要敢于批判。 用简单一句话进行概括就是:“挑战”权威,“质疑”领袖。 很多时候我们信奉意见领袖,认为权威就是对的,每天我们都在接收碎片化信息中有很多专家,权威者说的,但他们说的一定正确的吗? 如果我们仅仅是看到表面的内容,却从不进行更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必定只能人云亦云。没有自己洞见的人,最终只会埋没于茫茫人海。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好的内容从来不缺。只有我们养成了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了深度思考的能力后,才能把碎片化却高质量的信息最终为我所用、“占为己有”。 另外个人的自控能力和处理事情不拖拉当机立断也是一种良好的个人能力。 当我们更加系统的学习知识,避免在如今知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提取对自己有意义的知识,学会有自控力,才能获得更过的知识自由。 在很多时候我们把时间消耗到手机,各种电子设备时何不多读点书,书籍推荐,还有好多关于逻辑和批判性思维的好书大家可以自己去发掘喔。 下一页:找不到相关信息
说点什么
发表
最新评论
|
点击开启品牌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