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中国的电子商务可谓是遍地开花,很多创业大军都涌入到电商的风口, 说到社交电商,其实主要玩法有三种:拼团、社群和分销。而这三种玩法在微信电商中可以说是被玩嗨了,层出不穷的拼团、宝妈社群以及分销赚佣金的玩法在微信生态中随处可见,所以究竟是为什么?
拼团
说到拼团,小微想起昨天网易严选上线的拼团APP“严选一起拼”,主打APP团和1人团。所谓APP团就是在网易严选APP上才能享受拼团优惠,通常价格也很低。比如“最新推荐”的产品,一款180g的雪麸蛋糕,单买价格为9.9元,而5人拼团价格仅为1元,所以也称1元团。
还有16年上线的京东拼购,也在今年开放了个人卖家入驻入口,并加大了扶持力度,公布双11玩法,通过打造贯穿双11的拼购寻宝乐园,同时引爆11.8拼购玩法狂欢日,为拼购小程序引流,主打团长免单玩法和拼团抢神券玩法。
1、优势
(1)商家、消费者共赢
拼团就是同一个商品有两个价格,一个是正常价格,另一个是拼团价。拼团价虽然比正常价格低,但有个前提条件是需要拉动自己的亲朋好友一起购买,商家说白了走的就是薄利多销,用更低的价格去换取更多的购买者,这样一来,消费者也更愿意接受并且商家的订单数量也能得到提升。
(2)获客效率高且成本低
拼团模式主要靠社群、朋友圈获取流量。这种流量的获取方式目前看是最有效率的方式。因为目前基于社交平台、传播环境下的社群方式是最能产生消费购买影响的最有效方式。并且目前看,这种模式的获客成本对比线下与线上也是最低的。
根据恒大研究院的测算,2017年拼多多单个活跃买家产生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5.5元。拼多多的获客成本远低于阿里巴巴(2018财年为44.1元)和京东(2017年为51.0元)。依托微信,拼多多通过近乎低廉的获客成本,迅速实现了跑马圈地。
2、趋势
但因拼团对价格的要求低,商家为了维持毛利,不得不处理用于残次品,会出现产品质量不佳的情况,比如此前拼多多也因产品质量问题闹得沸沸扬扬,因此9月拼多多只好将“名品折扣”升级为“品牌馆”。
加上玩多了,消费者对对拼团套路越来越清楚,会渐渐失去了当年最开始的疯狂与激情,所以创新很重要,如:“团长免单”、“随机免单团”、“1元抽奖团”等等,用新意来增大留存。
社群
那关于社群这点,小微就挑社区团购这一块来讲。之前在《社区拼团风口上这只猪,不好当》和《社区团购的未来:“店+群”模式?》这两篇文章有详细介绍过两种不一样的玩法:一个是宝妈社群,一个是便利店团长社群,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目前资本对于这一块是比较看好的,因为这个模式唯一可复制的轻量级模式,不过,资本只考虑到用户的获取的速度却忽略了管理问题,因为团长“叛变”的基数达到一个度之后,就很容易导致崩盘,所以其实社区团购这个模式很难形成一个闭环,这也就是为什么小微提到了“店+群”模式也许是社区团购的未来。
假设我们锁定“实体店+社群”这个模式,那么利用拼团这个最有效的吸粉模式,再将其引流到实体店,再导流回线上,结合拼团传播扩散,最后回到门店自提,这样一来,线上+线下便能完美闭合。
分销
1、模式
分销的玩法大家肯定不陌生,我们说熟知的1.0玩法就是微商,但分销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轻模式和重模式。
前者只是作为导流平台,将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导流到电商平台中,比如花生日记,具体玩法可以参考这篇《淘系玩家的微信新出路》文章;
后者是自建供货体系。这一重模式分销的代表,是今年8月刚拿到腾讯领投的数亿元B轮融资的好衣库及转型社交电商进入S2B2C模式的唯品会。
2、趋势
在分销玩法上,每个用户都可以是一个分销节点,依靠成交佣金刺激更多传播,提高成交量。跟拼团相比,虽然分销在短期无法产生大量利润,但长期来看能够为平台电商增加大量流量入口。所以纵观整个电商行业,流量和供应链其实是最重要的两环,两者相辅相成。
从流量来看,社交电商获取流量的核心是赋能中心化节点,也就是小B端。而当平台的供应链、营销、物流等能力越强,小B端就越容易拉到人,在多级分销的模式下,拉的人越多意味着赚得也越多,从而也能够再反哺到供应链。
结语
关于社交电商的崛起的原因,一个典型的说法是,传统电商平台持续走高的获客成本,迫使被抛弃的中小量级玩家开始寻找新的流量平台。于是,他们自然而然瞄准了包括微信在内的社交媒体。
不过,流量不是问题的关键。一位知名投资人说过:“电商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是缩短决策的最关键因素”。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社交电商就不仅赢在了流量,而是赢在了社交这两个字背后的“信任”,正是信任促使流量产生实际的购买行为。而社交电商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更迭,都与“信任”有关, 万变不离其中做市场就是做产品,服务,价格三个关键因素,但其中最难得就是服务换言之就是做人的道理,所以需要做好人员的管理和培训是重因,电商虽不直接和客户面对面交谈。但是,交流沟通的技巧却也是关键,做市场就是做人必须把握好这个节点。
社交电商一炮打响了电商的3.0时代,社交裂变所带来的流量的增长也许会为平台的成长带来速度,但不能保证持久度。电商从来都不仅仅是流量的故事,而是关乎背后的服务、体系甚至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