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成功之处及企业文化分析
专栏:科技资讯
发布日期:2018-10-27
阅读量:4626
偏执创新
第一 当时重回苹果后的乔布斯采取的第一步骤就是削减苹果的产品线,把正在开发的15 种产品缩减到4 种,而且裁掉一部分人员,节省了营运费用。之后,苹果远离那些用低端产品满足市场份额的要求,也不向公司不能占据领导地位的临近市场扩张。 第二 发扬苹果的特色。苹果素以消费市场作为目标,所以乔布斯要使苹果成为电脑界的索尼。1998年6月上市的iMac拥有半透明的、果冻般圆润的蓝色机身,迅速成为一种时尚象征。在之后3年内,它一共售出了500万台。而如果摆脱掉外形设计的魅力,这款利润率达到23%的产品的所有配置都与此前一代苹果电脑如出一辙。 第三 开拓销售渠道,让美国领先的技术产品与服务零售商和经销商之一的CompUSA成为苹果在美国全国的专卖商,使Mac机销量大增。 第四 调整结盟力量。同宿敌微软和解,取得微软对它的1.5亿美元投资,并继续为苹果机器开发软件。同时收回了对兼容厂家的技术使用许可,使它们不能再靠苹果的技术赚钱。 总之,乔布斯真正的秘密武器是他具有一种敏锐的感觉和能力,能将技术转化为普通消费者所渴望的东西,并通过各种市场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成为苹果“酷玩产品”俱乐部的一员。 第五 随着个人电脑业务的严峻形势,乔布斯毅然决定将苹果从单一的电脑硬件厂商向数字音乐领域多元化出击,于2001年推出了个人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到2005年下半年,苹果公司已经销售出去2200万枚iPod数字音乐播放器。 在iPod推出后不到一年半,苹果的iTunes音乐店也于2003年4月开张,通过iTunes音乐店销售的音乐数量高达5亿首。在美国所有的合法音乐下载服务当中,苹果公司的iTunes音乐下载服务占据了其中的82%。与此同时,苹果也推出适合Windows个人电脑的iTunes版本,将iPod和iTunes音乐店的潜在市场扩大到整个世界。通过iPod和iTunes音乐店,苹果改写了PC、消费电子、音乐这3个产业的游戏规则。 尽管已经从最初对技术的一无所知变成今天的亿万富翁,但乔布斯做事情的热情始终未变,他对创新的热情就如他最喜欢的《全球概览》停刊前的告别辞所写: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大智若愚。) 第六 每当有重要产品即将宣告完成时,苹果都会退回最本源的思考,并要求将产品推倒重来。以至于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病态的品质、完美主义控制狂的标志。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共调查了全球各行业的940名高管,其中有25%的人认为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 “在苹果公司,我们遇到任何事情都会问: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方便?它对用户来讲是不是很棒?每个人都在大谈特谈‘噢,用户至上’,但其他人都没有像我们这样真正做到这一点。”乔布斯骄傲地说。 与对产品和战略高度聚焦的做法相似,在人才的使用上,乔布斯也极力强调“精”和“简”。乔布斯曾创立并管理的Pixar公司倡导的是没有“B团队”,每个电影都是集合最聪明的漫画家、作家和技术人员的最佳努力而成。“质量比数量更加重要。”乔布斯表示从若干年前看到Stephen G. Wozniak为制造第一台苹果机而显示出的超凡工程学技能的那些日子开始,乔布斯就相信由顶尖人才所组成的一个小团队能够运转巨大的轮盘,仅仅是拥有较少的这样的顶尖团队就够了。为此,他花费大量精力和时间打电话,用于寻找那些他耳闻过的最优秀人员、以及那些他认为对于苹果各个职位最适合的人选。 乔布斯还在2000年苹果的一度停滞期喊出了“Think Different”(另类思考)的广告语,他希望这个斥资上亿美元宣传的广告不仅让消费者重新认识苹果,更重要的是,唤醒公司内员工的工作激情。 而乔布斯本人也将一个企业家的能量贡献于众多别的CEO认为是自己不需要亲自做的事情中,不论是校对合作协议、还是给记者打电话讲述一个他认为非常重要的故事,他都会去做。而同时,与很多CEO不同的是,他很少参加华尔街分析家的研讨会,倾向于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在员工的眼中,乔布斯承担了很多责任,但在很多富于创造性的层面上他又非常放手而不参与。 前苹果产品营销主管Mike Evangelist离职后在他的博客中透露,乔布斯每一场讲演都需要几个星期的预先准备和上百人的协同工作,经过精确的细节控制和若干次秘密彩排之后,乔布斯总是以激情四射的演讲者面目出现在现场。当乔布斯邀请百事可乐总裁约翰·斯高利加盟苹果时,他这样说:“难道你想一辈子都卖汽水,不想有机会改变世界吗?” 在这样的个人化文化指引下,乔布斯以用户个人化引导产品和服务,以员工个人化来塑造公司文化和创新能力,以自身个人化获得一种自由和惬意的人生。以曾经由乔布斯掌控的Pixar为例,Pixar最著名的企业文化就是“以下犯上”,娱乐和自由的工作环境,我行我素、稀奇古怪的员工,随时随地随便提出的新主意,都构成了一种职业文化中的高度个人化的元素。“什么中层、部门、领导,这些词我们统统没有,这就是我们独一无二的地方。”这是Pixar员工的描述。 正当乔布斯带领苹果的版图越做越大时,波士顿咨询公司的James Andrew提出质疑:“如果苹果的产品真的比微软、或戴尔、或IBM、或惠普的好,那么为什么苹果这家公司这么小?(想一想,在过去10年,苹果申请了1300项专利,几乎是戴尔的1.5倍。)” Andrew认为在苹果的创新和文化中存在一种偏见,即单纯对技术革新的绝对信奉。“成为一个真正创新的公司不仅是追赶上最新的创意,或者新产品和新服务,它还包含着要能创造足够的现金来弥补成本,并回报股东。” 与此同时,Yankee Group咨询公司兼Battery Ventures风险投资公司的创始人Howard Anderson对苹果提出另一个质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功创新的要素,即完结(follow-through)。这也是苹果所缺乏的。” Anderson说,“创新不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管理才是。在实践中,这一点就意味着通过坚固的销售力、以及与开发者和销售者协作的战略、消费者服务的战略来支撑产品创新。过度依赖创新的公司已经过时。很多时候,管理和执行更加重要。” 于是,业界的一些评论家开始提出这样的疑问:iPod贡献了苹果的绝大部分利润,很难想象,如果没有iPod,苹果会陷入怎样的麻烦? 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创新者的两难困境》一书作者Clayton M. Christensen表示,因iPod而大获成功的苹果将像以前一样再次衰落。“我担心苹果会因iTunes的封闭性而失掉时机,就像当年它拒绝开放Mac系统一样,结果成就了微软的霸业。如果它能够开放iTunes架构并兼容所有的MP3播放器,也许还能够保持目前的领先地位。” 质疑归质疑,但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却是,随着乔布斯与迪士尼的这次联盟,使他终于可以染指媒体内容的生产和发行业务,可以逐步实现他在数码时代跨领域集成的远大目标。熟悉乔布斯的人也清楚,他是一个极端追求完美的人,长久以来就想组建自己的媒体帝国。 当然这次联盟也有诸多风险,乔布斯将在运营苹果的同时也坐在迪士尼的董事会中,这让他不得不面临众多雷区和冲突,他也必须证明自己能胜任新角色。如果他能将曾经让苹果高飞的活力和能量同样带给迪士尼,那么乔布斯便能真正成为这个庞大梦幻王国的真实领袖。 说点什么
发表
最新评论
|
点击开启品牌新篇章